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实验室新闻

王俊侠和刘洋等合作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发表有关近红外光调控药物从聚磷酸酯纳米体系超敏释放的研究论文

文章来源:    点击量:    发布时间:

   高分子纳米药物载体在肿瘤治疗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第一代高分子纳米药物目前已经在多个国家进行临床试验。然而,目前研究结果表明发现,高分子纳米药物富集在肿瘤部位并被肿瘤细胞摄取后,需要快速释放,才能更有效地杀伤肿瘤细胞。调控纳米药物在胞内的释放成为提高纳米药物疗效的关键之一。近红外光具有易操作、时空可控、良好穿透性及较低散射性等优点,使得近红外光调控的药物释放成为纳米药物领域研究的热点。然后,目前的高分子纳米体系需要长时间光照产生的热,方能触发所包载的药物有效释放。

   王俊侠利用了聚磷酸酯材料在室温下为粘流态的特点(玻璃化转变温度低至-80 °C),开发了包载光热试剂IR-780和化疗药物阿霉素的疏水性聚磷酸酯纳米体系(PPENPIR&DOX)。在近红外光照射5秒后,纳米颗粒溶液温度仅微弱上升0.5~1.5°C,触发化疗药物的快超敏释放。通过4次的近红外光5秒照射后,最多可实现近70%的DOX释放。与之相比,目前临床使用的聚乙二醇-聚乳酸类纳米体系(PLANPIR&DOX)仅释放出10%的化疗药物DOX。此外,他们在细胞实验中,证明了红外光能够有效触发化疗药物DOX在胞内的超敏释放效应,从而显著增强胞内DOX浓度,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并且,他们构建了乳腺癌耐药的小鼠肿瘤模型,在肿瘤部位化疗药物富集基本相当的情况下,由于近红外光触发DOX从PPENPIR&DOX的超敏释放,能显著增强抑制耐药性肿瘤生长。32天治疗结束后,聚磷酸酯纳米载体实验组小鼠肿瘤体积仅为聚乳酸纳米实验组的三分之一。

    上述研究论文以“NIR-Activated Supersensitive Drug Release Using Nanoparticles with a Flow Core” 为题发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16, 26, 7516–7525。研究工作得到了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等项目的资助。